首页 |研究院概况 |新闻公告 |研究人员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中华文化国际教育 |国际合作 |学术刊物 |规章制度 |资料下载
 
学术研究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首页
>> 学术研究 >>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  
专访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负责人韩经太教授
发布日期:2018-12-05浏览次数:字号:[ ]

近日,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名单正式公布,共立项55项。我校共投标3项,中标2项。韩经太教授申报的“中华诗词的语言艺术原理及其历史生成机制研究”是其中之一。

项目以艺术哲学的理性思辩为研究的体系化理论诉求,以大历史视野里的通观思路为历史方法论自觉,以中国诗性复合艺术原理的探究为诗性文化阐释学自觉。项目旨在探索建构具有诗性审美典型特色的中国艺术哲学体系的思想路径,阐发中国古典诗词、现当代诗歌语言艺术自身发展的外在轨迹和内在逻辑,探究中国古典诗词原生的歌舞吟咏传统,阐发中国乐教诗学的历史发展内涵,聚焦中国古典诗词讲求诗情画意的审美文化事实,深入挖掘古典诗词与传统书画在艺术语言领域的对生互补和交织一体原理。


问:您申报该项目的初衷是什么?

答:该项目以中华诗词为主要研究对象,回归文学是语言艺术的语言艺术本位,试图通过实践与理论深度契合的诗学研究路径,改变以往语言艺术研究大都停留在语言现象描述表面的历史现状,深入挖掘中华诗词语言艺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生成的内在艺术原理,并进一步通过对此语言艺术原理的阐释学建构,实现对诗歌演变规律的历史把握和学术论证。

问:您如何理解中华诗词语言艺术的内在精神和实践模式?

答:中国的诗词或者说汉语的诗歌创作有独特的语言哲学的内在精神,也有其与众不同的语言艺术实践模式。这种内在精神和实践模式虽然也有人涉及,但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艺术原理阐释。该项目就是要通观全局,通过基础扎实的学术论证,把握中华诗词内在的艺术原理。

问:什么契机让您开始关注中华诗词语言艺术原理研究?

答: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我始终坚持着的自我追求就是“严密的思辨理性”与“独到的美感体悟”之间的契合。2006年,我在《文学遗产》发表了《古典诗歌研究中的语言艺术自觉》一文,2007年又在《文学评论》发表了《中国诗学的语言哲学内核与语言艺术模式》一文。之后,我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中国审美文化之系列焦点问题的持续性研究,也包括从“性情与言语”两端来阐释中国诗学本体论之历史生成的专题思考。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古代文学研究名家辈出,我亦希望在中华诗词语言艺术原理研究领域有更多学者不断探索发现、开拓创新。

问:项目的团队专家既有中国古代文学方向,也有少数民族文学方向,还有古典文献学、文艺学、语言学方向,您如何考虑团队建设?

答:考虑到文学语言艺术研究的整体状况,该项目规划设计之初心和具体实施之路径,均需兼顾核心观念提炼与创作技艺分析两端。中国诗词语言艺术研究是一个多维度深入的多元艺术语言交融一体的诗性语言艺术研究,其中心命题由诗性语言、语言艺术、艺术哲学这三个彼此深度契合的关键词组成。因此,该项目需要一个高水平、多领域复合的团队来实现汉语诗学与少数民族语言诗学的交融、诗词语言艺术的文学研究与语言学研究的交融、诗词语言艺术与相关艺术语言的交融以及诗词艺术传承与当代诗词创作的交融。

问:您之前有一个项目是“名家选名诗”,已经形成了中期成果《新编“诗三百”》。这两个项目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答:“名家选名诗”是中华诗词的精品精选,是中华诗词语言艺术原理的形象呈现,两者之间有着相生互补的有机联系。

问:今年7月,您受聘任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一职,对中华文化研究院有什么样的愿景?

答:一方面希望中华文化研究院能够成为北语“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柱,成为北语文学文化研究的学术高峰,在全国文学研究领域创建“北语学派”,为北语改革发展添砖加瓦;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培养更多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中外人才,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有效助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