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院概况 |新闻公告 |研究人员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中华文化国际教育 |国际合作 |学术刊物 |规章制度 |资料下载
 
新闻公告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首页
>> 新闻公告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讲座预告|【青年学术沙龙】“颂”义辨析——兼论早期颂体流变
发布日期:2021-04-20浏览次数:字号:[ ]

“未来”——

北京语言大学文化青年学术沙龙系列


“未来——北京语言大学文化青年学术沙龙”是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创办的青年教师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充分发挥学术交流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环境,激发青年教师学术热情,活跃学术思想、鼓励学术争鸣、促进原始创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建设一支学术精湛、学养深厚、学风优良的青年学术人才队伍。


讲座信息


主    题:“颂”义辨析——兼论早期颂体流变

主持人:李 晗    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

主讲人:张旭辉 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

评议人:刘青海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民镇 北京语言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与谈人:中华文化研究院青年教师、研究生等

地    点:综合楼1211会议室

腾讯会议号:239 765 026

主    办: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

中华文化创新阐释与国际教育研究中心


主讲人简介

张旭晖,山东临沂人。首都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中国古代诗歌研究,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


讲座内容简介

在对早期颂体的研究中,有将“颂”义单一化的倾向。学者们力图找到更古老的字形,更久远、更具早期人类学依据或礼乐文化依据的词义,如将“颂”解释为乐器、某种舞蹈、某种声调。在某种层面他们对“颂”原始意义的探究可能达到了新的高度,也因此部分忽略掉了“颂”字原始意义和颂体之“颂”的区别,忽略了颂作为一种文体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因素,尤其是早期颂体作为歌诗文化本身的整体性和特殊性。

颂的很多特点都是在变化的,有的逐渐淡出,有的逐渐深化,这体现了颂体的发展性,与之相关的是早期颂体的范围也一直存在不确定性。“容”、“美”、“诵”、“讼”从不同层面、不同时段共同呈现了颂体之“颂”的含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