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在社会各界产生了热烈反响。5月14日下午,中华文化研究院召开专题座谈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精神。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中国文化研究》主编韩经太教授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国文化研究》副主编段江丽教授、《美文》杂志海外版主编张华教授,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副主任杨建国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汉学研究》编辑人员及部分研究院教师等15人参加座谈会。 
韩经太教授发言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的教导,为从事中华文化创新阐释的学者和编辑指明了前行的大方向。他在发言中提到山东大学曾繁仁教授的发言,并表示深受启发。接下来他具体围绕“骨气”与“底气”的丰富内涵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韩经太教授认为,在今天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来领会“做中国人的骨气”,意味着我们要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下,旗帜鲜明地坚持走中国道路;而“做中国人的底气”,则意味着自觉运用建党“一百年”以来的历史发展逻辑,创造性阐释“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韩经太教授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强调应将党史学习融入日常工作之中,与学术研究高度结合,使党史学习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 
随后,与会人员自由发言,交流学习心得,气氛十分热烈。 张华教授认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精神要做到4个结合,即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其他回信、讲话精神相结合,与研究院实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实际相结合,把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相结合,把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做到“不忘初心,引领创新”。 段江丽教授表示,《中国文化研究》要以此为契机,在主编的带领下,把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精神落实到选题策划、约稿组稿编稿的过程中,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谭惟老师认为,向《文史哲》学习,《中国文化研究》要进一步增强选题的时代重大问题意识,主动服务国家与社会需求。陈民镇老师表示,要吸取《文史哲》的长处,在期刊选题上更加注重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交叉。陈皛老师介绍了《汉学研究》的栏目设计、作者群体等情况,表示要坚守初心,好好办刊。 与会人员一致表示,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深受鼓舞,会后要继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向《文史哲》编辑部学习,努力把《中国文化研究》《汉学研究》等期刊办得更好。 |